首页
>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能建周刊:守正出新闯市场
  

  塞尔维亚当地时间6月14日,由中国能建北方建投天津电建承建的塞尔维亚潘切沃1×161兆瓦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潘切沃项目)2号燃机基础顺利浇筑完成。

  自2018年7月31日潘切沃项目团队抵达塞尔维亚,到2019年1月5日燃机房开挖,从1月22日开始,到5月25日比里程碑节点提前2天完成全场桩基施工;从6月1日燃机房吊装钢结构,到6月29日2号燃机基座交安,一项项工程节点的如期实现,不仅出乎甲方预料,更让业主刮目相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天津电建人在“能者善为、建则善成”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攻坚克难、守正出新,用智慧与汗水为履约开路、为管理铺路、为属地化探路,在塞尔维亚闯出一条新路。

  注册机构+获取资质:为履约开路
  潘切沃项目装机容量并不大,但却集欧标、美标、塞标于一体。更让人痛苦的是,塞尔维亚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独立建设过电厂了,属地设计院严重缺乏电厂设计经验,使得项目一开始就面临着图纸严重滞后的难题。但是困难,只会让天津电建人越战越勇。为实现以潘切沃项目为战略支点、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的目标,天津电建决定,从建立分支机构入手。
  根据塞尔维亚法律法规规定,外国企业在塞开展工程建设,必须在当地注册分公司。为保证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属地分包商施工进度意识不强、懒散的作业习惯等习惯造成的负面影响,则必须安排中国的施工队伍进场,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取得施工资质。
  然而,塞尔维亚有着与波黑、白俄迥异的国情。若想获取施工资质,首先要保证分公司雇佣符合政府要求的属地工程师,而且施工资质的有效期则与雇佣的工程师的合同时长直接相关,但塞尔维亚的特殊国情使得找到符合条件的属地工程师可谓大海捞针。时不我待,经过仔细研判,项目领导决定多管齐下,同时发力。
  一方面,甫抵潘切沃,项目部先头部队便马上与当地华人商会、社团建立联系,借助他们力量来了解情况、寻找资源。另一方面,项目经理崔凤忠带队,积极联系中国驻塞使馆,与塞国政府部门潘切沃市政府建立联系,寻求政治支持;与此同时,商务经理丁世礼积极联系各类中介公司、代理公司,尽可能地拓宽渠道,获取信息。此外,还通过Facebook、领英等新媒体,寻找合适人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2月20日,由塞尔维亚建设部专门破例在当月额外召开的专家会议上,宣布天津电建贝尔格莱德分公司成功取得土建施工资质,创造了中国企业在塞获取资质时间最短的记录。随后分公司再接再厉,于2019年1月31日成功取得了机务、电气施工资质,为项目履约扫清了道路。

  既有经验+新鲜探索:为管理铺路
  面对属地施工作业程序繁琐、安全条件严苛、环保要求高等新问题、新挑战,天津电建秉持“现场即市场”的理念,从选派具有欧洲工作经验的员工组建项目团队开始,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项目团队中,有多人曾在波黑、白俄工作过,熟悉当地的办事风格、风俗习惯,这对项目的履约有极大帮助。塞尔维亚与波黑同属南斯拉夫,起初大家觉得在波黑时的做法在此刻也一定有用。但是随着项目履约的推进,大家发现,不能照搬波黑的经验,而且塞尔维亚的施工资料非常繁琐(包括技术部分和安全部分),安全资料管理异常严苛,加之语言障碍等因素,中方管理人员不能深入了解属地资料流程和内容,总是处于懵懂的状态,业主方有时提出的要求也异常苛刻,有的要求甚至超出了合同范围,中方员工十分被动,也施工进展带来非常大的阻力。
  “觉得现场程序繁琐,不如国内灵活,其实就是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曾在波黑工作过的现场经理经玉成这样分析到。
  为扭转不利局面,项目团队决定灵活运用波黑经验,一方面从小事入手,通过节日聚餐、聊中塞文化等方式,逐步拉近与属地工程师的距离并建立起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复盘,相互分享经验,逐步抛弃以往的经验主义及心理偏见,沉下心来学习工程资料、法律法规,积极融入到属地氛围之中。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中方员工与属地工程师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与属地队伍的交流也越来越高效,这些做法有效避免了路径依赖,也正是这些点滴的改变,帮助着一项项工程节点的如期实现。

  感情投入+制度约束:为属地化探路
  跨国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属地化是必由之路,既可以帮助企业融入当地、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项目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式。为保证项目履约,巩固塞国市场,潘切沃项目部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地化之路。
  雇佣当地员工是属地化的基础工作。项目部的第一位属地员工,名叫Tijana,是在项目部先头部队抵达潘切沃一周后加入的。她开朗、乐观、工作积极、待人真诚。难能可贵的是,她每天都能保持一个向上的态度,不管遇到问题多么严重棘手,都能积极面对。项目部的员工也与她真诚相交,充分信任她。在与当地的分包队伍、供货商进行谈判时,在与政府机关打交道时,她都能主动地站在项目部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维护项目部的利益。她曾经对项目部员工开玩笑说:“We locals started to follow Matt’s footsteps and whatever we were looking for the project we first asked for a discount.”(受Matt(作者的英文名)的影响,我们与分包商接触的时候,总会要求对方打折)。虽是一句玩笑,但却反映出,她一心一意为项目部节约成本的努力。
  华为美国安全官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据理力争,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华为对外籍员工的信任,同样情形也发生在潘切沃项目的现场。面对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困难,项目部管理人员直接与属地分包对方、设计院交流时存在很大问题。为此,项目部改变了管理思路,在我方雇佣的工程师到位后,首先让他们理解我方的想法,然后充分授权,由其与属地的分包商、设计院进行沟通,借力打力。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也增强了工程师的归属感。在与设计院的沟通中,正是由于我方工程师们的努力,使设计院修改图纸,最终为项目部节约了100多万人民币的成本。而另一位属地员工Nicola,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仅仅通过半年时间,便由最初的行政助理兼翻译,成长为商务经理助理,参与到市场开发的工作中。
  同时,项目部也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雇佣的属地工程师以“我们不常去,就偶尔吃一次午饭,可不可不刷卡”时,项目部明确表示,刷卡吃饭,一视同仁。结果,非但没有引起他们的不满,反而因为可口的饭菜、实惠的价格,让他们喜欢上了中国菜,其中一位工程师,在自己就餐之余还给他的爱人打包一份。再比如,在工装和办公用品到位以后,项目部也及时为属地员工发放并且告诉他们领用流程。当他们收到工装时,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惊喜与认同感。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项目部工会不仅为每一个女工准备了礼物,而且还让属地的女员工与中方员工一样,同享半天假期。
  除此之外,在政府公关、员工考勤、慰问品发放、制度交底等工作中,都有属地员工的参与。正是由充分的信任、饱和的工作参与度,一点点积累起属地员工对项目的认同,从而使项目团队真正融为一体。
  随着工程履约的深入,相信项目部还会面临更多、更严峻的考验。但不管前路有多难,天津电建都会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态度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使命。